
北宋吹来的风⁉️|其实都是唐宋遗风
为什么一说到茗山寺, 很多人非得说它是“北宋吹来的风”?
🤷🏻♂️南北之争
网上有人老说这北宋的风,是为老彰显这里的年代久远,《中国国家地理》说这是南宋的风,是基于客观事实。
不管哪里的风,反正茗山寺大多数造像都长在了我审美点上,茗山寺建于唐兴于宋,尤其是历经千年的风吹雨打,佛像的脸上出现了犹如年轮般的层层肌理,打动我的就是这种历史的沧桑之美。
✨石窟简介
茗山寺的北宋摩崖造像沿山崖边长达300多米,现存摩崖造像63尊,明清时期的刻题记27处。这些造像经历了千年的风霜雨雪,尤其是自然风化对其影响颇大。例如,造像表面出现了明显的风化痕迹,这些痕迹不仅展现了历史的沧桑,还赋予了造像一种独特的抽象美感。
📸看点
✅护法神龛:龛内的十二护法神跟大足宝顶山如出一辙,都是怒目圆睁,丑丑与共
✅佛道合龛:右边的毗卢遮那佛是“明代吹来的风”,左边的东岳大帝是“满清吹来的风”,什么道骨仙风?不存在的,跟宋代的审美高下立判
✅观音和大势至:这才是宋代的审美
✅文殊菩萨立像:是宋代的,手里明明拿着经书,远远看去我还以为拿了快板砖,冒犯了
✅毗卢佛立像:(封面)是正经“宋代吹来的风”
✅文殊普贤立像:不对外开放,被锁在小木屋里,毕竟扒门缝偷看是我的强项
🧑🏻💻一些碎碎念
我觉得把这茗山寺的造像,跟安岳的华严洞,塔坡,高升大佛,圆觉洞,毗卢洞,还有大足的宝顶山不都是同一个体系,同一种审美吗?佛像头顶花冠上都有柳本尊的坐像,这不都是南宋柳本尊,赵智凤他们师徒俩的一脉传承的手法吗?
不管北宋的风还是南宋的风,都是唐宋遗风
- 感谢你赐予我前进的力量
赞赏者名单
因为你们的支持让我意识到写文章的价值🙏
本文是原创文章,采用 CC BY-NC-ND 4.0 协议,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梦想是混吃等死